国家越开放,会促使我们更加进步——对话任正非
时间:2025-06-10 15:56:45来源:人民日报
近日,在深圳华为总部,围绕大众关心的一些热点话题,人民日报记者一行与华为首席执行官任正非面对面交流。

从中,我们真切感受到,一个企业家“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的自信。

“不去想困难,干就完了,一步一步往前走”

问:面对外部封锁打压,遇到很多困难,心里怎么想?

答:没有想过,想也没有用。不去想困难,干就完了,一步一步往前走。

问:昇腾芯片被“警告”使用风险,对华为有什么影响吗?

答:中国做芯片的公司很多,许多都做得不错,华为是其中一家。美国是夸大了华为的成绩,华为还没有这么厉害。要努力做才能达到他们的评价。我们单芯片还是落后美国一代,我们用数学补物理、非摩尔补摩尔,用群计算补单芯片,在结果上也能达到实用状况。

问:如果说有困难,主要困难是什么?

答:困难就困难嘛,什么时候没有困难?刀耕火种的时候不困难吗?石器时代不困难吗?人类用石器的时候,哪能想到有高铁。中国在中低端芯片上是可以有机会的,中国数十、上百家芯片公司都很努力。特别是化合物半导体机会更大。硅基芯片,我们用数学补物理、非摩尔补摩尔,利用集群计算的原理,可以达到满足我们现在的需求。软件是卡不住脖子的,那是数学的图形符号、代码,一些尖端的算子、算法垒起来的,没有阻拦索。困难在我们的教育培养、人才梯队的建设。中国将来会有数百、数千种操作系统,支持中国工业、农业、医疗等的进步。

问:现在对华为赞扬的声音很多,对华为的认同度很高。

答:说我们好,我们压力也很大。骂我们一点,我们会更清醒一点。我们做的是商品,人们使用就会有批评,这是正常的。我们允许人家骂。只要讲真话,即使是批评,我们也支持。赞声与骂声,都不要在意,而要在乎自己能不能做好。把自己做好,就没有问题。

问:从您面对困难、批评的心态,感受到您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就是不在乎是表扬还是批评,而是坚定做好自己的事。这应该是华为能走到今天的一个重要原因。

答:说我们好的还是太多了,大家更多要去理解搞理论研究的人,他们曲高和寡,老百姓不了解,而且他们要几十年、上百年才看得见贡献。无端指责他们,是不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我们要理解支持搞理论工作的。我们要理解他们的胸怀,他们伟大的默默无闻,才是我们国家的希望。不要捧一个压一个,搞理论研究的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理论科学家是孤独的,我们要有战略耐心,要理解他们”

问:怎么看基础理论研究?

答:当我国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时候,要重视理论特别是基础理论的研究。基础研究不止5—10年,一般要10年、20年或更长的时间。如果不搞基础研究,就没根。即使叶茂,欣欣向荣,风一吹就会倒的。买国外的产品很贵,因为价格里面就包含他们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所以,中国搞不搞基础研究,也要付钱的,能不能付给自己搞基础研究的人。

问:对基础研究,人们可能一时难以理解,会问研究这个有什么用,能产生什么效益。

答:科学的突破,世界上理解的人本来就少,不理解的人就不要去评价。爱因斯坦发现光线会弯曲,是一百年后再证实的。贵州有个农学家罗登义,上世纪四十年代,他分析研究水果蔬菜营养成分的时候,发现一种维生素含量很高的野果子刺梨。中国那时还在抗战时期,社会教育水平还很低,没几个人懂。后来写了一篇论文,说刺梨是维C之王。经历了近百年,贵州把它做成了一种天然富含维生素的刺梨饮料,维生素饮料中的奢侈品,近百元一瓶,受到追捧,刺梨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渠道。人们才真实认识了在抗日烽火时,在一张破桌旁的罗登义。

问:很多研究成果看似一时无关痛痒,最后往往都有大用。

答:理论科学家是孤独的,我们要有战略耐心,要理解他们。屠呦呦做青蒿素是一样的。还有“探索创新、至诚报国”的黄大年也是一样的。他们头脑中的符号、公式、思维,世界上能与他们沟通的只有几个人。对理论科学家要尊重,因为我们不懂他的文化,社会要宽容,国家要支持。

问:基础研究周期会很漫长,但企业是需要讲效益的。

答:我们一年1800亿投入研发,大概有600亿是做基础理论研究,不考核。1200亿左右投入产品研发,投入是要考核的。没有理论就没有突破,我们就赶不上美国。

问:这是一种长期主义,听说华为就有个“黄大年茶思屋”。

答:黄大年是个伟大的科学家,我国是在海湾战争中发现这个人的。美军在直升机下有一个吊舱,探测萨达姆埋在沙漠里的武器,一开战就准确把它消灭了。再一找,才知道这吊舱是中国人做的,黄大年在英国大学做的一个探矿吊舱,北约用来做武器用。他辞职回国做了吉林大学老师。他用自己的钱,向学校要了一间40平米的房子,开了一个茶思屋负责提供免费咖啡,开展“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我们得到他家族的授权,利用他的名字,做了一个黄大年茶思屋非盈利的网络平台,免费让大家查阅世界的科技信息。同时,对基础研究开放喇叭口,和各大院校合作。这些都是战略性投入,不考核的。基础理论这一块,我们内部建立一个机制,什么时候能做出来不知道,对科学家也不做要求。

“社会主义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社会”

问: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沃尔夫等专家认为,美国为何没有像中国那样发达的高铁系统,主要是因为美国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做什么都要赚钱。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的道路,国家主张的是社会效益,高铁、重载铁路、先进的电力网络、发达的高速公路以及通往乡村的水泥路,遍布各处的水利设施、星罗棋布的发电厂……这些并不赚钱,但垫起一个发达的社会基础,为工业、农业现代化作出了贡献,体现的是国有企业的社会价值。而对有竞争的商品实行市场化,通过市场的竞争来调节,使其实现商业价值,依法纳税贡献社会。对此,您怎么看?

答:为什么不赚钱的事,只有社会主义做?社会主义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社会。我国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伟大的壮举。从基础设施建设看,我们也只能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不然高铁、高速公路、水坝……这些东西都建不起来。

问:您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前景怎么看?

答:人工智能也许是人类社会最后一次技术革命,当然可能还有能源的核聚变。人工智能发展要经历数十年、数百年。不要担心,中国也有很多优势。

问:您怎么看这些优势?

答:中国有数亿青少年,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总书记讲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人工智能在技术上的要害,是要有充足的电力、发达的信息网络。发展人工智能要有电力保障,中国的发电、电网传输都是非常好的,通信网络是世界最发达的,东数西算的理想是可能实现的。

问:其他优势呢?

答:芯片问题其实没必要担心,用叠加和集群等方法,计算结果上与最先进水平是相当的。软件方面,将来是千百种开源软件满足整个社会需要。

问:怎么看中国的未来?

答:弗里德曼离开我们公司,自己买了一张二等座的高铁票,去感受中国。后来写了篇文章《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

问:我们看过这篇文章,他认为:“中国制造业像今天这样强大的原因,不仅在于它的高质量,能更便宜地生产东西,也在于它能更快、更好、更智能地生产东西,而且正在越来越多地将人工智能融入产品中。”

答:从根本上说,算法不掌握在IT人手里面,而是掌握在电力专家、基建专家、煤炭专家、医药专家、各类行业专家……手里面。实践层面看,中国制造业人工智能运用非常快,会诞生很多中国模型。

问:民营企业发展,需要国家提供什么支持?

答:法治化、市场化,政府依法依规行政。企业主要是价值创造、技术突破,遵纪守法,依法纳税。这个和谐的发展模式,就会让经济活力一点点地散发出来。

问:怎么看待开放与发展?

答:国家越来越开放,开放会促使我们更加进步。国家在党的领导下,行政上是统一的,政令是通达的,逐步形成统一的大市场是可能的,一定会突破所有的封锁,实现伟大的复兴。

标签:

  • 上一篇文章: 西南财经大学迎来100周年校庆
  • 下一篇文章: 最后一页
  • 最新
  • 国家越开放,会促使我们更加进步——对话任正非

    近日,在深圳华为总部,围绕大众关心的一些热点话题,人民日报记者

  • 西南财经大学迎来100周年校庆

    庆祝西南财经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6月1日在成都举行。为纪念这一时刻

  • 高价请老师,花钱买节目……校园演出该不该“外包”?

    学校艺术汇演、节目表演本是展示学生风采、锻炼孩子能力的重要契机

  • 追光 | 机器人赛场“秀肌肉”,人类握手谈合作

    最近机器人有点忙在北京跑完半马又跑到无锡开运动会在首届具身智能

  • 全球12%辣椒红素产自新疆这座小城

    在新疆天山南麓、博斯腾湖北岸,一座户籍人口不足13万的西部小城焉

  • 同江市铁路口岸启动扩能改造 货物年吞吐量将提升40%

    同江市铁路口岸扩能改造项目建设动员大会举行。项目完成后,将推动

  • 强化全链条监管 21条举措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3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

  • 2025福建建博会开幕 逾2000家企业参展

    第七届中国(晋江)国际家装建材博览会暨2025福建建博会18日在福建晋

  • OpenAI推出GPT-4.5模型:情商高、更好理解人类意图

    中新网2月28日电(记者 吴家驹)北京时间2月28日,OpenAI宣布推出Ope

  • 台湾媒体:家人证实台湾艺人徐熙媛骤逝

    中新社台北2月3日电 综合台湾媒体3日报道,知名艺人徐熙媛(艺名大S

  • 国务院安委办部署加强热门旅游城市安全防范工作

    中新网1月27日电 据应急管理部官方微博消息,近日,针对一些热门旅

  • 瞄准投保难题!我国首个新能源车险指导意见出招

    新能源车险投保难、投保贵问题将迎来破局。  1月24日,金

  • 2024年上海涉外收支总额49523.88亿美元 同比增长33.1%

    中新网上海1月22日电 (高志苗)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2日发布消息称

  • 近4000元买新鞋却收到二手货 申请退货退款遭拒维权难

    近4000元买新鞋却收到二手货跳转平台无显著提醒,申请退货退款遭拒

  • 抓契机 掘商机 育新机——中国跨境电商“跑”出加速度

    企业在卖全球中发展,消费者在买全球中受益。跨境电商运用新技术、

  • 《自然》杂志:2025年这些科学事件值得关注

    新华社伦敦12月17日电(记者郭爽)英国《自然》杂志网站17日刊发文

  • 旅游
    • 观热点:中信银行(国际)前高管被饬令交出近300万港元非法利润 禁业3年

    • 泌阳法院泌水法庭走进高邑镇谭园村委进行女性权益保护法治宣讲 焦点消息

    • 焦点速讯:1至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延续恢复态势

    • 全球半导体竞争加速区域化重塑|天天新资讯